阿育吠陀療法是健康與療癒的古老大智慧,是生活藝術,也是身心靈回歸健康的生命科學,更是長壽養生之基石

阿育吠陀療法是健康與療癒的古老大智慧,是每天與大自然法則和諧相處的生活藝術,也是一門使身心靈回歸健康的生命科學,更是長壽養生之基石。阿育吠陀療法是預防觀念療法的生活智慧,協助達到長壽且活力的生命目標,包含生活型態、均衡飲食、呼吸運動、情緒管理,及身心靈關鍵心念的改變。

這次探索之旅,是研習被稱為療癒系統之母的阿育吠陀自然療法,印度百年學院 Kaivalya ayurveda 國際療癒師課程。

身體健康取決於整個身體系統是否處於平衡狀態,包含體內各部分是否都相互平衡,內在和外在的因素都可能破壞身體原有的平衡,進而導致疾病,失衡可以由偏食、不良習慣和無視健康的生活規律而引起,同時季節反常、不正確的運動、感覺器官的不當應用以及身心的不良作用也會打亂現有的正常平衡狀態。

治療方法通常包括通過調節飲食而使身心系統恢復平衡,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和行為,藥物治療以及採取預防性療法,這也概括出了阿育吠陀醫學的基本目的,即保持和促進健康以及預防和治療疾病。

出發學習前,先幫自然療法學院用心準備的酥油先拍張照,感覺自己也開始養生了。

跟不銹鋼檯面也來一張倒影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為阿育吠陀早晨清洗護理項目,包含刮舌、油漱、洗鼻、滴鼻油跟喝銅水,準備帶上瑜珈調息法課程用的 alo 瑜珈墊,學院喝水用的微量元素銅壺跟好友佩佩的自有品牌銅製刮舌器,滿滿學習前的儀式感!

拿出裝在愛馬仕空盒的學院操作服,衣服跟盒子顏色還蠻搭的,果然有品牌加持就是不一樣。

脫掉平時穿的 THOM BROWNE 西裝,換上學院操作服,準備去當治療師。

在學院先為尊敬的阿育吠陀神拍張好看的照片,阿育吠陀神 Dhanvantari 有四臂,手上分別握著法螺、神碟、水蛭和裝有長生不老甘露的罐子。自古以來,大家都熱愛長生術,希望在學習期間阿育吠陀神能賜予我智慧。

跟隨老師在清晨發出三聲 OM的宇宙之聲,開啟祝禱儀式,藉由火焰燃起,請火神阿格尼傳達祝禱,同時獻上鮮花,持梵咒合十向至高無上的阿育吠陀神 Dhanvantrai 獻上內心的臣服,祈請大地療癒之力,帶領大家從黑暗走向光明,正式開始一天的阿育吠陀學習之旅。

OM shree dhanwantrya namaha 

獻上自己誠心地臣服

Om Saha Naavavati , Saha Nau Bhunaktu , Saha veeryam Karavaavahai

Tejaswinaa vadhee tamastu , Maa Vidvishavahai 

Om Shaantih , Shaantih , Shaantih。

完成 morning pray 

 

課程開始有很多需要自己純手工準備,像是要用的酥油,拿個小銅缽,心中持咒細心來回研磨,滿滿正能量,足油療時也是用這小銅缽喔!

常見市售版的印度酥油品牌,用現成的比較方便。

油療法手工甜甜圈製作中,感覺自己像葉問來回出拳揉麵粉。

手工甜甜圈大功告成,很像好吃的台灣小吃大腸煎,在各種油療法,常會見到它,現做現用。

幫甜甜圈蓋上一層布,保濕一下,缺少這個小動作,甜甜圈很容易乾掉,做療程時滴油會漏油,那就前功盡棄了。

準備耳塞棉花、芝麻油及秘密武器,進行耳油療 Karana Purnana ,鼻油療 Nasya 以及眼睛護理油療法 Netra Basti。

這不是要喝的湯,是精心熬煮的藥草油,上面紅色的是貴貴的藏紅花,為了上課不惜成本倒了一堆。

阿育吠陀療法會使用到很多香料,貼上標籤來張合照。

由同學先來操作臉部按摩放鬆肌膚,準備敷上手工研磨酥油,按照阿育吠陀古法滋養臉部。

準備進行 Abhyanga 全身油療,Abhyanga 梵文是深沉進入四肢的意思,是針對身軀及四肢的按摩,阿育吠陀將 Abhyanga 作為日常生活或隨順養生,在印度被視為和睡眠一樣重要,每日使用藥油按摩有助於平衡體素,促進身體健康和長壽

Abhyanga 按摩療法,是阿育吠陀的一種按摩手技,透過溫熱的油按摩全身,不同體素的人使用不同的阿育吠陀按摩油 ,平衡體素 dosha 穩定身心情緒。 

傳統 Abhyanga 是一種四手同步用以溫熱阿育吠陀藥油按摩,並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體質,在特定方向進行操作。順流和逆流按摩可以產生多種效果。Abhyanga 按摩療法在溫油按摩下,可減輕組織的疼痛、僵硬的身體,並使細胞恢復活力,古代的阿育吠陀醫書中提到,一次深沉的 Abhyanga 就像是睡了一晚好眠後的甦醒
 

做完全身油療後,接著加碼阿育吠陀發汗療法 Swedhana,用來增加汗液及血液循環,全頂級檀木訂製,有蒸氣跟紅外線功能,進行療程時只露出一個頭,全身按摩後再進行藥草浴效果會更好。

阿育吠陀頸椎油療法 Manya Basti 及下背部油療法 Kati Basti,專門療癒頸椎及腰椎不適者,因為我兩處都有問題,一次來兩份。

膝蓋也有不適,同場加上膝關節油療護理法 Janu Basti ,兩腳一起上油療,但有腿毛很難固定住,最好療程前先刮一刮。

頭油療前的眼周濕敷放鬆,準備使用台灣知名純露品牌那羅香草的純露,各種純露自己挑。
 

兩眼都輕輕地放上沾溼玫瑰純露的棉布,包覆住眼周,準備開始進行頭滴油療程。

將頭藥油倒入銅壺中,準備進行頭滴油療法  Shirodhana,在古印度也被稱為濕婆神的第三隻眼護理法,能讓人內心深度放鬆,平衡頭部周圍能量,幫助釋放壓力、失眠、焦慮、沮喪等情緒。

開始進行頭滴油,過程中採用有節奏的搖動或震盪動作,持續穩定地滴入額頭上,順著眉心輪流下治療床。

輕輕抓起頭髮擠擠油,滴下的油收集至回收瓶中。

課程結束後,記得在眉心、手心及足心塗抹昌浦根粉,雙腳足心也輕輕抹上粉,完成整個療程。

用有柄的小銅缽,療程可以省去不少力氣,但可加強腳底按壓的力道,很適合重口味的被療癒者,經年累月療癒師常常有職業傷害,要懂得姿善用身體勢及工具保護自己的健康

這是傳統的小銅缽,剛才磨酥油,現在做足油療法 Kansa Vakti 時可以使用,一舉數得,上完乳霜後,大概要在足部至少畫圈圈十分鐘,才有好效果,排完毒後的足底,有毒素的話足底會黑黑的。

繼續揉麵團做眼周油療用的甜甜圈,要揉長一點,兩隻眼睛一邊一個。

準備操作眼護理油療法 Netra Basti ,先放上手工麵團固定好。

兩眼都放上去固定好,大功告成。

開始進行滴油,要注意油的溫度,先從麵團順滴下去,等眼周適應溫度後,再滴在雙眼中心處。

滴完油後,張開眼上下左右轉一轉,讓油滲入眼周,第一次睜眼時,有種濛濛的感覺,第二次滴油就能適應重返光明了。

要來回滴油二至三次,如果甜甜圈做得不好,這時候要小心甜甜圈給你漏油。

準備用蓖麻油進行藥草包油療法,蓖麻油在國外稱為基督的手掌 The palm of the Christ ,用來照護身體各種不適症,幾乎是一種萬用由,在古老的印度、中國、波斯、埃及、希臘、羅馬等國家普遍使用,反而現代社會忽略了蓖麻油多功能的功效,有點可惜,而在阿育吠陀油療法中,就有使用蓖麻油,內行人就明白蓖麻油對某些疼痛的神奇效果,不過蓖麻油算黏的油,在手掌中有點像蜘蛛人的感覺。

在學院阿育吠陀香草園剛手工採下的新鮮尤加利葉,清洗撕碎後準備做成 Pinda 藥草包,進行 Pinda Swedana 藥草丸子熱油療法,紓解自己頸椎跟腰椎病,坐骨神經不適的問題,這裡有種很多種香草,每種都有不同功效,可以視自己需要使用不同香草,香草園的每一株香草,都是香草主人親手植栽,採天然無毒自然農法種植,滿滿的正能量。

兩位同學,一位用純手工,一位比較秀氣用剪刀。

要記得倒在正中間,待會包藥草丸才好看。

進行課程前先加熱一下篦麻油,待會要將藥草包浸泡完全吸收,再進行藥草丸子熱油療法 Pinda Swedana ,按壓滑推全身。

我的自製藥草包,其實是老師看不下去幫我做的,完成後跟老師的檜木桶合影留念。

這是同學的自製藥草包,因為是純手工做的,即使是自己親手做的,每一次每一顆都還是會長得不一樣。

來張丸子大合照,每一顆都各有特色。

完成眼護理油療法後,得要準備眼睛凝視法要用的 Diptyque 大蠟燭,要凝視五分鐘,黑色是自己喜歡的味道,不知是否有助於凝視法效果。

Udvartan  阿育吠陀藥草法護理法,操作的是難度較高的藥草粉油按摩 Snigadh Udvartana ,用來去除皮膚毒素,而阿育吠陀醫生主要推薦用於減少皮下脂肪堆積,改善皮膚鬆弛,當然也會舒緩到壓力。

 

吃了好多天的淨化餐,只顧吃都忘記照張相,補上一張。

看到理療室準備的一堆油灌腸器具,自己動手或請別人動手的工具,這裡通通有!

拿起待會要用的大針筒照張相,證明「到此一灌」,沒必要的話,針筒不要買太大隻,以免吃苦的是自己。

 

課程最後章 Basti 阿育吠陀灌腸法,因為沒有同學想出賣自己的臀部,就無法跟大家分享,只能大家自行體會了!

這次探索學習之旅的心得很特別,歷經近一年時間的準備跟探索,經由初階、中階到高階多重的課程體驗後,我才彷彿開啟阿育吠陀世界的大門,親身一窺阿育吠陀各種養生及油療法神奇的魔力,著實令人難以形容感受,期待親臨阿育吠陀的故鄉印度朝聖,近距離融入古人的大智慧

     

Be happy  願快樂 !

 

Om Sarve Bhavantu Sukhinah 

​Sarve Santu Niraamayaah

Sarve Bhadraanni Pashyantu

Maa Kashcid-Duhkha-Bhaag-Bhavet

 

 

 

按此精油

可進入商品頁面 

按此「 原真學 pixier 」

加入 LINE 好友,就可看到關於我們的產品,優惠,服務及品牌活動相關訊息